港大研究:六成哮喘患者依賴短效氣管舒張劑 住院及死亡風險增
發布時間: 2024/10/22 08:00
香港大學一項本港回顧性研究發現,有六成哮喘患者過度依賴短效支氣管舒張劑(SABA)。有醫生提醒,過份依賴有關藥物對病情控制不理想,患者有較大機會要服類固醇,住院及死亡風險亦較高,建議檢視用藥情況。
短效氣管舒張劑並無消炎作用
哮喘是慢性疾病,發作時支氣管會出現痙攣,氣道周圍肌肉會收縮,呼吸道變得狹窄,導致空氣無法通過氣道流動。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指,控制哮喘的主要藥物包括即時舒緩藥物和長期預防藥物。其中即時舒緩藥物的傳統處方多為SABA,能在短時間內舒緩患者哮喘發作的症狀。「SABA能令氣喘暫時好轉,容易形成錯覺,以為病情受控。但SABA並無消炎作用,猶如家中失火,但只是關掉火警鐘,而沒有救火一樣。」盧醫生指,長期單獨使用SABA有機會增加哮喘發作的機會,使肺功能下降,死於哮喘的機會亦會增加,而恆常使用SABA亦會加劇氣管炎症。
研究:約3成患者每年獲處方11支或以上SABA
當哮喘發作次數增加,患者使用SABA的次數亦會增加,形成過度依賴。香港大學早前進行的回顧性研究,共有17,782名12歲或以上哮喘患者參與,旨在了解本地SABA處方的情況以及過度依賴SABA的後果。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、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(本科教育–醫療衞生科學)陳慧賢教授引述研究結果指,有接近六成患者過度依賴SABA,約三成受訪者每年平均獲處方多達11支或以上的SABA吸入器,令人擔憂。「若患者在一年内使用3支或以上即時舒緩藥物,已屬過度依賴,11支實在非常嚴重。」
研究亦發現,嚴重依賴SABA的人士中,多於八成人需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,較沒有依賴的人多超過一倍。「這反映他們的病情控制不理想,通常病人因哮喘發作而入急症室,情況比較嚴重,才有機會需要注射或服用類固醇。」其住院風險亦較沒有依賴的人士高出二至四倍,死亡風險亦較高。
「混合式藥物」緩氣促助消炎
全球哮喘倡議組織(GINA)建議,患者不應再單獨使用 SABA 治療哮喘,應使用「混合式藥物」,即結合吸入式類固醇的混合氣管舒張劑作舒緩性及預防性治療。盧醫生形容,「混合式藥物好像二合一洗頭水,可舒緩氣促,同時有消炎作用,用法亦較簡單。」研究顯示,使用「混合式藥物」可減低患者因運動而引起氣管收縮的機會,亦可減低嚴重哮喘發作,以及入院或住院的風險。
香港哮喘會主席陳永佳先生提醒,哮喘患者必須跟從醫護人員指示用藥,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,如不清楚吸入器用法,應儘早詢問醫護人員,以免影響病情。他提醒,患者病情未有改善,往往皆由於錯誤使用吸入器,有機會令患者病情控制欠佳,繼而令患者不自覺地增加使用SABA 的次數;最後,建議患者可記錄個人使用SABA 的次數 ,一旦察覺到用藥次數增加,便有機會是病情轉差,可即時求醫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